【聯合報╱記者陳惠惠/報導】

 

 「多照顧農夫、少照顧屠夫。」這是馬偕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葉瑞圻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,擁有18年吃素史的他,曾多次斷食、半斷食,甚至還全家大小奉行,葉瑞圻笑著說,除了媳婦,一家5人都斷食過。

 

一身寬鬆、未經修飾的休閒穿著,不管上、下班或出門辦事,葉瑞圻靠的都是腳踏車,跟一般醫師給人的印象有很大出入。62歲的葉瑞圻說,40歲前的他很胖,也不太注重身體健康,直到看到醫院裡心臟科醫師年紀輕輕就死於肺癌,加上父親中風,才開始警覺要注意自己的健康。

 

一開始,葉瑞圻只是吃10日、30日齋,後來才改吃全素,連奶、蛋都儘可能不碰。「除了比較健康,吃素也比較環保、可以培養慈悲心」,他甚至也會鼓勵病患吃素。

 

葉瑞圻自豪地說,父、母分別有高血壓、糖尿病,而他,除了動過盲腸切除手術,偶爾有五十肩的毛病,每年健康檢查可是樣樣過關。也因為吃得素又清淡,為了能常常捐血和血小板,會刻意補充維他命、鐵劑跟鈣片等,「若不是為了捐血,其實不需要補充的」。

 

除了吃素,葉瑞圻最另類的養生方式就數「斷食」。曾兩度斷食的他,在長達一周的時間裡,除了水,什麼食物都不碰,整個人都變得輕飄飄,「斷食真的需 要很強的意志力,才能拒絕食物的誘惑」,但他也提醒,斷食可不能盲目進行,要先做準備,像飲食減量、吃素等,而且不是每個人都適合,應先請教醫師。

 

近一、兩年來,葉瑞圻已不再全斷食,改採半斷食,每次持續兩到三天,只喝水、吃水果、糙米麩等,一天下來,攝取的熱量只有600到900大卡。但葉瑞圻強調,重點不在斷食,而是斷食後要保持健康、均衡的飲食,若斷食後還是吃進一大堆垃圾,不如不要做。

 

風趣的葉瑞圻,不管看診、演講或上課時,常透過各種順口溜,教人如何活得更健康,像「飯後一根菸,早日上西天」、「愛呷好、品質好、呷嘟好」等。他甚至勸病患,不要坐著看電視,而是「做」給電視看,像是邊看邊做些柔軟操或舉啞鈴等。

 

「沒有瘦不下來的道理。」葉瑞圻看診時,常碰到病患埋怨自己的體質「連喝水都會胖」,他說,「這是不可能的代誌,我一周只喝水,沒吃一口食物,足足瘦了7公斤,誰敢說喝水都會胖,好膽來試試看呀」。

 

【2007/12/23 聯合報】

 

來源:點我

 

 

歡迎加入GO FARMY 農情軒 討論壇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my136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