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李翊菱

微風溫柔地梳理著一叢防風樹林。田野中整齊的稻莖,看得出不久前收割過的痕跡。遠處層層山巒,多情卻安靜。我置身在寧靜的大地裏,回味著人生的種種。

半百人生較真實。任何女人只要選擇婚姻這條漫長的路,情感一旦付出,不論大小事情,心之所繫只有家人。當自己完全跌入生活中的炊煙、煮飯做菜,對家人的這 一份愛,真的使人忘了自己,不論你過去主修的是中文、哲學或藝術,還是有什麼讓你充滿人生願景的學習。最初我們都以為自己的才華和靈性,可以找到終身相處 愉快的伴侶,就像徐志摩傳誦愛情的詩句一般,「我將於茫茫人海中,訪我唯一靈魂伴侶;得之,我幸!不得,我命!如是而已」。熟知他的人也都明白,連徐志摩 自己的婚姻都失敗了。原來兩人要共同創造理念,也需要相同的價值觀,談何容易呀。

電影《麥迪遜之橋》 男女主角四天美麗的愛情故事,使女主角內在產生強烈掙扎。儘管男主角有著善解人意的風情,甚至能觀察入微地解讀女主角內心深處的渴求。女人終其一生,不就 在追求「希望不必說,對方就能明白」的境界嗎?浪漫的男人總是能夠讓人重拾少女時代對婚姻的憧憬,特別是嫁給一個只會照顧家庭,每天負責工作、吃飯、睡覺 的另一半後,新的愛情所帶來的浪漫幻想,當然可以為總是沒有變化的婚姻生活帶來色彩。

但一個人要擁有成熟的性格,必須在連串的生活中接受挑戰,經過努力學習,懂得思考,才能擁有智慧。劇中女主角在走與不走之間,半百歲月的她思考到「婚姻的 本質」。她說:「就算我離開現在的丈夫,與你結婚以後的生活,仍然會像現在的情況一樣,婚姻生活就是如此。」我喜歡這個劇本所寫的真實人生。兩人一旦走入 婚姻,它的本質就在於責任與關懷而非愛情。《麥迪遜之橋》的故事,告訴我們觸礁的婚姻生活來自雙方沒有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,更別提關懷的溫暖表現了。

然而話說回來,與其依賴他人的表現而得安慰,不如在半百歲月裏,為自己的整體生命進行深思並反省。蘇格拉底說:「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,不值得活。」想一想 自己,至今還是需依賴家人,而不能獨立安排生活嗎?若是,別忘了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,曾是家中的一棵大樹。就像牢抓著大地不放的樹根,從來不怕風雨,勇 敢地保護所有家人。子女成長後有他們要走的路,難道真有空巢期來臨這回事?在我認為「空巢」二字,不過是給一群不願意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的一個藉口罷了。

我也是在一次次生命的試煉中,決定重新認識自己。並常向內心求問,現階段我應該追求什麼?當大半生都在群眾裏活著,此時是否該想法子,讓自己學習獨處?因 為人最終還是孤獨的,就像參加一場熱鬧的筵席,筵席散了回到家中,一切又歸於平靜,就剩下孤獨的自己。獨處,其實可以讓自己安靜,也是一種享受。與其哀歎 時不我與,不如早些尋找生命的重心。有了新的生命價值,內心才能求得寧靜,瀟灑過一生。

我喜歡置身在寧靜的大地裏,回味著人生的種種。

【本文摘錄自《幸福講義電子報》第243期2009/10/12】

來源:點我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my136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